NEJM:早期梅毒治疗新方案,单剂量苄星青霉素G疗效不逊于三剂量方案

时间:2025-09-09 12:12:33   来源 网络   作者:网络

梅毒是一种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早期阶段包括原发期、继发期及早期潜伏期,及时有效治疗对防止疾病进展及传播至关重要。苄星青霉素G作为早期梅毒标准治疗药物已有多年历史,传统上推荐单剂量或三剂量治疗方案。然而,关于最佳治疗时长,特别是在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的疗效差异,临床上一直存在争议。

9月3日,NEJM发布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非劣效性试验,研究人员将患有早期梅毒(无论是否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患者随机分配至两组,分别接受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 G 治疗:一组为单次注射 240 万单位,另一组为连续 3 周、每周注射 1 次 240 万单位。

图:研究流程图

主要终点为 6 个月时患者血清学转阴(即快速血浆反应素滴度转为阴性)或快速血浆反应素滴度下降 2 个及以上稀释度,本文中称为 “血清学应答”(非劣效性界值为10个百分点)。关键次要终点为按 HIV 感染状态划分的亚组内患者的血清学应答情况,同样采用非劣效性分析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共纳入249例早期梅毒患者。受试者中多数为男性(97%),62%为黑人,153例(61%)合并 HIV 感染。按梅毒分期分布,一期梅毒患者占19%,二期梅毒患者占47%,早期潜伏梅毒患者占 33%。

图:苄星青霉素G治疗的血清学反应

6个月时,单剂量组患者的血清学应答率为 76%(95% 置信区间 [CI]:68~82),三剂量组为 70%(95% 置信区间 [CI]:61~77),组间差异为 - 6 个百分点;90% 置信区间(CI)为 - 15 至 3,提示单剂量方案非劣于三剂量方案。两组均未发生临床复发或治疗失败。

表:苄星青霉素G治疗6个月后的血清学反应

亚组分析,单剂量组中,合并 HIV 感染与未合并 HIV 感染的患者 6 个月血清学应答率均为 76%;三剂量组中,合并 HIV 感染的患者 6 个月血清学应答率为 71%,未合并 HIV 感染的患者为 70%。此外,两组大多数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局部注射部位疼痛和压痛,其中单剂量组发生率为 76%,三剂量组为 85%。

综上,该项研究填补了早期梅毒治疗时长的临床空白。专家委员会认为,单剂量苄星青霉素G方案显著简化临床操作,减少患者访视次数,提高依从性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同时,研究结果对HIV感染患者的治疗策略带来更新视角,降低了不必要的用药负担。

原始出处

Hook EW 3rd, Dionne JA, Workowski K, et al. One Dose versus Three Doses of Benzathine Penicillin G in Early Syphilis. N Engl J Med. 2025;393(9):869-878. doi:10.1056/NEJMoa2401802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上一篇:千万级中国人体检数据解读 2024:男性...

下一篇:聚焦康复医学与物理治疗国际期刊集群:从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