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ologist】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探索NPM1突变AML的预后相关协变量
时间:2025-09-07 12:09:58 来源 网络 作者:网络
NPM1突变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最常见的遗传改变之一,约30-35%的AML患者存在该突变。NPM1突变AML患者具有高度异质性。然而,在FLT3抑制剂时代,综合整合NPM1突变AML患者临床和遗传数据的研究有限。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者开展回顾性研究,整合了318例连续 NPM1突变AML 患者的数据,以探索影响结局的临床和遗传协变量。研究近日发表于《The Oncologist》。
研究方法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24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连续318例NPM1突变AML患者的数据,其中203例为NPM1突变/FLT3-ITD野生型,115例为NPM1突变/FLT3-ITD突变。患者接受的诱导治疗包括强化疗方案(如“3+7”方案)和非强化疗方案(如低剂量阿糖胞苷),所有FLT3-ITD突变患者还接受了FLT3抑制剂治疗。作者分析了临床特征、遗传学异常、可测量残留病(MRD;RQ-PCR监测,以NPM1转录本水平作为指标)等对无事件生存期(EFS)、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
研究结果
NPM1突变/FLT3-ITD野生型队列
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WBC计数≥19×10⁹/L、骨髓原始细胞比例 ≥70%、TET2突变、NPM1非A/B/D型突变以及首次巩固治疗后MRD阳性是不良RFS和/或OS的独立预后因素。
基于这些不良因素(每项1分)对176例达到CR/CRi且有MRD数据的患者进行风险评分,分为:低危组 (0-2分, n=113, 64%): 3年RFS 85%, OS 92%;中危组 (3分, n=43, 25%): 3年RFS 53%, OS 76%;高危组 (≥4分, n=20, 11%): 3年RFS 27%, OS 47%
三组间EFS、RFS和OS存在显著差异(所有p < 0.001)。
NPM1突变/FLT3-ITD突变队列
未移植队列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单个FLT3-ITD突变(相对于≥2个突变)、NPM1非A/B/D型突变、TET2突变和首次巩固治疗后MRD阳性与较差的RFS相关;血小板 ≤60×10⁹/L 和 白蛋白<40 g/L 与较差的OS相关。
基于这些不良因素(每项1分)对83例CR/CRi患者(有MRD和FLT3-ITD长度数据)进行风险分层,并考虑是否进行allo-HSCT,分为4组:低危组 (0-2分) + allo-HSCT (n=9, 11%);低危组 (0-2分) + 非allo-HSCT (n=26, 31%);高危组 (≥3分) + allo-HSCT (n=8, 10%);高危组 (≥3分) + 非allo-HSCT (n=40, 48%)。
前三个亚组的2年RFS和OS结局相当且良好(RFS: 80%-100%; OS: 89%-100%),均显著优于高危非移植组(2年RFS 23%, OS 49%)。
总结
该研究在NPM1突变/FLT3-ITD野生型和 NPM1突变/FLT3-ITD突变AML患者中识别出了具有不良结局的高危人群。这些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更强化的治疗策略,如allo-HSCT或新型靶向药物(如menin抑制剂)。综合临床、遗传特征和MRD评估对于FLT3抑制剂时代的治疗决策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Shunjie Yu, Sen Yang, Lijuan Hu, Wenbing Duan, Ting Zhao, GuoRui Ruan, Yazhen Qin, Yazhe Wang, Yueyun Lai, Hongxia Shi, Feifei Tang, Yuqian Sun, Jinsong Jia, Jing Wang, Qiang Fu, Hao Jiang, Lanping Xu, Yu Wang, Xiaohui Zhang, Xiaojun Huang, Qian Jiang, Prognostic covariates associated with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NPM1-mutat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 The Oncologist, 2025;, oyaf257, https://doi.org/10.1093/oncolo/oyaf257